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j9九游会官方

j9九游会官方-j9九游会直营
en

行业动态研究简报(第五十期)之三:智慧轨道

date | 2020.04.16    作者 |

轨道交通节地“杭州模式”全国推广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节地模式推荐目录》。杭州等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节地模式被列入《目录》。

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中,场站用地及周边土地统一规划,地上与地下空间联动开发,一体化设计和实施商服、住宅及公共配套等的开发模式。通过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与其他非交通开发项目在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等环节统筹考虑,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功能空间需求,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同时还兼具为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功能。

杭州的主要做法是:杭州市七堡车辆段项目在满足综合维修大楼、控制中心等建筑布置的情况下,对列车停放区、检修库等区域的土地进行分层利用,落地区为地铁车站、地下公共过街通道和停车泊位等居住配套;上盖区首层为地铁功能区;二层为公共停车位;三层及以上为绿化、教育、居住等多种业态。

摘自

来自未来的地铁:“首都智慧地铁”                              

北京地铁公司联合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发的“首都智慧地铁”科研项目成果——智能列车乘客服务系统,目前在北京地铁6号线进行试验。

6号线车站,车门上方、通道上方新增4k高清屏幕,乘客可以在车厢的不同位置获取下一站、前方车站洗手间、扶梯、换乘路线、出口位置分布、前后车厢的拥挤度。在呼家楼站,“候车引导屏幕”和屏蔽门结合,当“智能列车”到来前,可提前告知乘客“智能列车”的运行位置、不同车厢拥挤度、强冷/弱冷车厢,方便选择合适位置候车,后续还将支持对“越行大站快车”的运营信息提示。

智能列车乘客服务系统也让列车车厢内长了可以智能分析的“眼睛”。这双眼睛具有保护乘客安全的功能。例如当一个乘客因为身体不适在车厢内倒下,系统利用车内感知摄像头、运用先进的图像识别和智能分析技术,首次实现了对于车内乘客晕倒、挥手求助等的检测和报警。

同时,司机前方也加设感知设备,利用司机面部特征推断驾驶状态,一旦检测到疲劳、分心,系统就会语音提示,为乘客给予主动智能的安全保障。该列车可实时采集车内满载率、温度、湿度、空气等信息,与其他列车运行数据一并上传运营监控云平台,为舒适度改善、运营管理提供数字化依据。

智能列车实现“网联化”,通过无线自组网,实现列车级信息传输。系统设置不良信息过滤“防火墙”,杜绝不良文本、视频进入。整车设立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汇总、逻辑集中控制。平台支持扩展“千里眼”“顺风耳”“智能运维”功能,列车区间运行过程中,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主动感知(tids),只要前方出现构成危险的障碍物、人员,系统自动报警、提示降速;列车回库后,连接库内wifi上传运维数据,为设备维护、故障预测提供有力支撑。

摘自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开启智能轨道交通新时代                       

一、轨道交通呼唤智能运维

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信、健康管理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城市轨道交通逐步走向智能化。在网络化运营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轨道交通运维管理人员的大量增加和粗放的运维管理模式,使得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并保持上升态势。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呼唤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智能运维。

二、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开启轨道交通新时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社会化,尤其是线网达到一定规模前就要逐步实施的委外维保是运营维保的必经之路和发展方向,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进行物质、人力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积极规避风险前提下,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运营维保综合效益的最优化。

三、智能运维具体内容

利用传感网、物联网、车联网、移动互联、云平台、大数据、深度与自主学习、协作、分享等技术手段,搭建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实施精准的状态感知、可靠的状态预测以及应用“互联网 ”,通过进行流程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运行管理、知识管理、综合分析管理,实现运营故障处置、驾驶行为评估、运营组织管理、列车能耗管理、设备健康评估、设备安全预警和数据共享等。

轨道交通的急速发展给轨道交通运维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是行业发展趋势,虽然势不可挡,但任重而道远。

摘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