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j9九游会官方

j9九游会官方-j9九游会直营
en

行业动态研究简报(第五十期)之一:智慧城市

date | 2020.04.16    作者 |

全国引领,杭州为城市大脑立法了                                   

为了促进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杭州市人大2020年度立法计划,司法局组织起草了《杭州城市大脑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草案)》

城市大脑发源于杭州、实践于杭州,致力于为探索大城市治理数字化提供杭州方案。近年来,杭州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全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目前,已经基本构建了“中枢系统 部门(区县市)平台 数字驾驶舱 应用场景”的城市大脑核心架构,建成148个数字驾驶舱、48个应用场景。

“战疫情、促发展”中,杭州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依托城市大脑率先开发和应用“杭州健康码”“亲清在线”等数字平台,为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全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实现了决策科学化、治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

通过立法破解运行体制机制和数据采集、共享、应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城市大脑在赋能城市数字化治理、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的作用,将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注入强大动能。

摘自

7亿,雄安智慧化环卫项目启动可研                                 

中国雄安集团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发布《起步区8号垃圾收运站等4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比选公告》。其中,起步区8号垃圾收运站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包括新建一座转运规模为300吨/日的综合类全地下式垃圾收运站,智慧环卫设施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安州特色小城镇一期安置区配套环卫设施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安州特色小城镇东侧,环卫设施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能力75吨/天,用地面积约4000平米(含中小型车辆停放、分拣、压缩、大件拆分、物资回收、环卫工人休息点等)。总投资约27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000万元。

雄东片区a社区配套环卫设施项目位于雄安新区雄东a片区北侧,包含环卫停车场1处、生活垃圾收运站1座。总投资约16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280万元。

摘自

中国新基建与5g智慧城市建设蓝皮书                               

本蓝皮书针对新基建落地实施问题,结合5g时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新基建实施方法论,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怎么策划;二是怎么设计;三是怎么管理;四是怎么应用,认为重点要解决四个核心问题:策划、设计、管理、应用。

本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基建发展背景与现状;从“数智网”到新基建生命体到新老基建操作系统;“数智网 ”城市智慧治理;新基建驱动5g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新基建 ”影响分析及发展建议。

本蓝皮书的创新点包括:

新基建生命体:以新基建为系统骨架、神经中枢、智慧元细胞的基础设施数字载体。具有生命体的一般特征,符合生命体的一般规律。

新老基建操作系统:以新基建生命体为操作系统,服务于新老基建体系融合与优化。

新基建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构建方法:四大基础加八大方向。

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是城市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实现载体,是一套在数字政府管理与决策平台统一指导下的多方协同共治体系。从{个人行为,政府行为,城市事件}不确定性关系三元组合体平衡的视角,建立一种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具有治理意图的城市智慧治理模型体系。以14大“微循环体”(对应14个智慧治理子模型)作为城市智慧治理模型体系的核心,各“微循环体”以模型方式封装设计,构成智慧治理模型组。

城市数智网:在城市空间内,以数据流纵横联通编织神经网络,以“人工智能 ”城市业务领域全时空优化形成大规模并行计算神经元触点群,打造出的高度智能、协同、自治的数字生命体。城市数智网是物理城市的虚拟镜像,它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超融合体作为引擎驱动城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智慧治理体系的智慧支撑。

“新基建 ” 发展建议:更新发展理念,推进治理模式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新基建体系化建设;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打造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摘自

智慧社区怎么建,国家标准来了                                   

本标准规定了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综合服务平台”)的术语和定义、体系架构及功能要求、系统配置要求和安全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摘自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道”与“术”                                

  主要做法

1.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数字政府建设

  杭州市紧紧抓住“政府”这一关键主体,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倒逼政府职能转变、能力提升、服务优化,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政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主体支撑。

2.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杭州市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为城市装上“数据大脑”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为突破口,再逐渐扩展到城市治理各个领域,不断创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杭州范例。

“治堵”为突破口。杭州城市大脑经历了从1.0到2.0的升级转变,1.0已经接管了1300个路口的信号灯,4500路的视频,将全市散落在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百亿级的数据汇聚起来,搭建完整的城市交通动态网。城市大脑2.0面积扩大到420平方公里,覆盖主城区全部限行区域、萧山城区和余杭区的临平、未来科技城两个试点区域。

杭州市将城市大脑与交警有效融合,城市大脑基于接收到的信息,对车祸现场以及周边交通有了全局感知后,对事件进行综合研判,做出合理的处置策略和警力调度策略,推送给交警,交警再根据“大脑”的推送决定是否出警、几人出警、在哪几个路口疏导交通等。

  “治城”为新目标。2018年12月29日,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上线,城市大脑综合版发布“欢快旅游”、“畅快出行”、“舒心就医”、“便捷泊车”、“智慧警务”五大系统,以及基于华数tv的“居家服务”。交通、公安、城管、旅游、卫健等部门系统直接接入中枢系统,与中枢系统及其他部门产生“化学反应”,让数据为整个城市治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服务,真正做到从“治堵”到“治城”。

  3.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发展壮大数字经济

  杭州市率先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来抓,从各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布局数字经济,目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杭州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

“三化融合”作为发展路径。2018年10月,杭州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作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主要路径。

  4.重视“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慧城市落地

  统筹谋划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杭州市将智慧社区列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全市“一号工程”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建立“和谐、法治、智慧、活力”的现代新型社区,发布《杭州市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并制定《杭州市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全市“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智慧社区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

  搭建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杭州市在市级层面搭建了统一标准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包含居民信息管理、社区工作平台、社区自治、社工管理、统计分析、社区便民服务等六大模块,基于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杭州市上城区“平安365”、下城区“66810”、江干区“智慧治理一张网”、滨江区“高新智慧滨江”、西湖区“三全十服务”等平台在基础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应用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完善的智慧社区平台,实现贯通多部门多层级的数据应用。

  创新提供社区便民服务应用。建立全市统一的96345便民服务平台,同时依托浙江政务网杭州平台和96345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共享相关资源,分别开展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打造“一窗式”的治理服务平台。

  5.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市民智慧城市体验

  大力推广移动智能应用。一是建设全国“移动支付之城”。二是推广“多卡合一”市民卡。

  延伸城市惠民服务应用。开通贴心城管客户端,打造城市管理迈向“全民共管”时代的综合平台;引进高科技无人机,为杭城信息采集装上“天眼”;为环卫工人配备“智慧手环”,成为环卫实时监管考评系统的得力助手,为路面垃圾桶添加“电子标签”,成为监测垃圾桶实时情况的智能“身份证”;设立城市综合指挥与服务平台,形成多位一体的信息汇聚中心。

摘自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特色实践                                       

  一、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特色实践

1.一流战略部署,高效工作体系

  在全市统一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各行业、各区按照全市统一架构、标准开展建设,为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保障;项目建设上,在全市、各行业和各部门实现统筹需求、统一架构、统一标准 、统一平台和统筹建设“五统”;项目管理上,推行统分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2.积极探索信息共享新机制、新模式

按照《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共享工作,建立全市统一的包括管理制度、信息资源库、信息共享平台和监督考核机制等四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国家发改委授牌的唯一一个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

深圳建成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政府网站生成平台、安全管理平台等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为“互联网 政务服务”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深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经接入了36个市级单位和全市10个区,每天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峰值数据交换量近8000万条,领先全国。

3.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得益于数据融通,深圳市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可1o0%网上申报。今年1月份,深圳正式上线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一屏一账号”线上服务统一入口,到今年底,将完成95%个人事项、60%法人事项掌上办。

4.以平台为载体强化城市协同治理

通过深圳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以市区两级中心协同联动方式,通过对政府数据、社会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的融合分析,支撑跨领域协同指挥,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态势预测 、事件预警,构建“平战结合”的城市运行管理新模式。截止2019年中旬,中心已接入19个政府部门的60个相关业务系统,覆盖了城市运行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安全、交通、生态、环保。通过部门数据联动,建立全市事件监测体系,监控事件发展,监督事件处置,实现全市事件综合态势一张图。

5.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

深圳大力发展5g产业,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8年印发《5g规模组网试点建设的工作方案(2018-2019)》、《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多功能杆智能化系统技术与工程建设规范(试行)》。

摘自  

2020年“5g”智能基础设施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一) 城市物联网推动物联感知设施的统筹部署

  1、案例:上海市印发《新型城域物联网专网建设导则》

  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导则(2018版)》,对上海市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的物联感知、数据和算法、平台架构、综合应用、安全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2018 年 5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 2018 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2018年 10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2019年 4 月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发布了《多功能路灯技术规范》。2018 年11 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广州市智慧灯杆及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

  2、案例:广东省智慧灯杆建设计划

2019 年 5 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广东省 5g 基站和智慧杆建设计划(2019 年-2022 年)》,明确了全身各市未来四年智慧杆的建设任务。2019 年 9 月,深圳市发布《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成为全国首个多功能智能杆地方标准。

  (二) 数字孪生探索虚实交互发展新模式

  1、案例:上海临港虚拟城市、福州数字孪生智慧园区

  上海临港通过 bim gis 构建精细化的“虚拟临港”,建成首个城市级地理建筑设施融合的数据平台,覆盖整个临港 315 平方公里城市空间,高度还原城市的建筑地理构造,既包含道路、建筑等重要设施的高度、坐标等地理数据,也包含管委会、滴水湖地铁站等重要建筑的内部结构、房间布局、管线铺设等对象化设施数据,能够实时感知城市人口热力图、实时交通车流、停车库状态、视频实时监控等城市运行态势,也可以通过无人机采集回传到中心的数据进行图像自动识别分析,智能发现识别垃圾倾倒、违章建筑、高密人(车)流等异常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推演和预测。

  福州软件园采用园区-分区-楼栋-楼层共 4 个物理层级多层管理模式,将园区视频监控、车辆管理、安防系统、配电系统、供水系统等接入 ibv 系统,对园区以全新的数字孪生形式进行管理。

 (三) 人工智能全领域融合打造“智能内核”

  1、案例:刷脸政务探索“无感审批”服务

  全国已经有40余个城市率先启动了“刷脸政务”,覆盖范围囊括商事登记、交通罚单缴纳、公积金查询、个税申报、社会保障等。如广州市便率先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互联网 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活体人像采集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个人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摘自  

 

疫情之下的“智慧城市”还需“更智能”                            

  疫情考验下的“智慧城市”

  在疫情中,“智慧城市”在搜集信息、反馈处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物资分配上实现了较为有效的调度,大体上避免了医疗物资分配严重不足和民众基本生活物资出现短缺。

本次疫情中,在原有的城市大脑和城市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很多城市开发了专门的疫情数据平台模块,对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应对疫情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重硬件轻运营”的模式

“智慧城市”容易表现出设计上的僵化:能够应对常规的情况,但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对于本次突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其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从智慧医疗到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跨领域不但宽,各个运营团队的目标不一致,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

  “数据孤岛”还未打破

从本次疫情来看,“数据孤岛”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物流需要和交通的数据进一步打通,社区管理要和医疗体系匹配。但在疫情刚刚发生时,数据的集成问题显然还有很多。

更智能的运营

  首先是各个政府机构需要培养出一支有能力的“智慧城市”运营队伍,以提升公共服务的管理水平,提升“智慧城市”硬件的应用效率;其次是与企业和用户强化互动,推动企业成为政府决策的实施者,在应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则是需要打通各个数据关口,实现数据更好的分析和共享。

  再出色的“智慧城市”,都是经过人的大脑设计运行的。如果人自身没有良好的理念、经验以及合作的心态,设计得再出色的“智慧城市”也都有可能帮倒忙。

摘自 

智慧城市进入“下沉“阶段,推动地方发展                          

小城市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
  单体年均智慧城市科技相关投资达到几千万至上亿规模。中西部地区城市逐渐开始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城市治理优化,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为了便于上下级联动、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等,基于地级市平台向其下辖区县进行扩展延伸建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厂商而言,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智慧城市标杆项目非常关键,因为这不仅会带动周边城市加快建设进程,带来更多业务拓展机会,还将形成区域协同效应,促进多方参与的智慧城市生态圈的构建。
  小城市是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以城市智能化综合管理和应用服务作为切入口,以特色产业优化提升作为突破口,以信息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和覆盖作为着力点,释放发展潜力,成为小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三类典型做法。
  一、对现有硬设施的升级。通过广泛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等,促进城市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

二、形成县域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以信息通信技术和设施普及“授人以渔”,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很多小城市选择建立“合署办公、统一入口,业务协同”的综合指挥中心作为突破口,形成从机制创新到数据互通整合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积极利用信息网络链接外部更广阔市场,用智能化手段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特色产品供给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有力拉动经济实现良性增长。

摘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