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陆续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
一、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
在近日发布的《百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报告》显示,我国线上服务新模式蓬勃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应用于生产、物流、教育、医疗等领域;产业数字化加速转型,“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将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引向深入;新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
数字经济为各地经济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三季度,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93.9亿元,增速从一季度的-1.8%、上半年的9.4%快速提升到前三季度的11%;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44.5亿元,同比增长14.4%,创2019年以来新高,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六成。
二、各地抢抓数字经济新优势
《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广东省新建5g基站6.9万座,为全年建设目标的143.9%;累计建成5g基站10.6万座,数量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深圳5g网络全覆盖、广州主要城区连续覆盖、珠三角中心城区广覆盖。
多地陆续发布数字经济相关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化大都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浙江省今年推动出台了《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多项政策举措。前三季度,浙江已实施重点新基建项目74项,包括建设5g基站5.5万个。“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加速上马,带动了通信等相关产业高速增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摘自
成都的智慧大街来了
成都首条以“智慧”为主题打造的大街,塑造公园城市智慧街道典范。
根据设计方案,锦城大道将布局智慧锦城大街、智慧锦城app、智慧停车(二期工程)、智慧景观、智慧互动设施以及智慧市政,塑造公园城市智慧街道典范。
在“智慧街道”的主题下,锦城大道上将设置智慧斑马线 、公共车库车位预约(二期工程)、智慧自行车库(二期工程)、智慧灯杆、交互式投影装置、智慧垃圾桶、科普互动音乐装置、科普认知互动装置等。
摘自
全国首创,杭州城市大脑立法
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获悉,会议表决通过了《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将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国内城市大脑领域有了首部地方性法规,城市大脑迎来立法“护航”。
《条例》首次明确了杭州城市大脑的范畴、定位和功能,并对主要包含的四个要素都进行了定义。杭州城市大脑,是指由中枢、系统与平台、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等要素组成,以数据、算力、算法等为基础和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全面、全程、全域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系统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企业等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适度的原则,依法开展数据的采集、利用、销毁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数据质量上,提出公共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等;数据权属上,与他人合作开发城市大脑时,应当在开发协议中依法约定数据及其衍生数据等开发成果的权属等;数据安全上,主管部门应建立城市大脑安全保障体系等。
部分特殊群体在数字设备拥有率和使用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存在“被数字化”困境。《条例》规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确保决策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透明公平合理,并完善线下服务和救济渠道,保障公民选择传统服务方式的权利。
摘自
未来南京要打造的最聪明的智慧城市,未来是什么样的
南京大步迈进智慧时代
南京又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线,以“数字南京”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蝶变”,努力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
智慧城市之动力篇,绿色能源支撑南京“数字蝶变”
在施耐德电气赋能的智慧楼宇中,进入大楼时我们经过的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判断是否有陌生人闯入,保证大楼的安全。大楼里配备智能的配电管理平台,能集成各种不同的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对大楼进行能效监控和智慧化管理,节能增效。
智慧城市之产业篇,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专家支招
南京是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南京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推进产业数字化,南京更是持续深化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工厂建设也不断推进。
智慧城市之人才篇,校企合作点亮数字技能
近年来,南京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比如今年的“宁聚计划”在疫情中升级,除了计划每年吸纳20万以上大学生在宁就业创业,还面向硕博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