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官方-j9九游会直营
en

行业动态研究简报(第29期)之一:智慧城市

date | 2018.01.25    作者 |

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j9九游会官方

    智慧城市早就不是个新概念,然而今年它却异常火爆,究其根本是因为,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技术硬件条件逐渐发展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才能让智慧城市顺利建设。

  回顾2017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突破式发展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开启智慧城市3.0版本;大数据让城市拥有“智慧大脑”;无人汽车投入生产和使用;ai、石墨烯、5gvr/ar等新技术应用愈加引人入胜。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都有哪些关键词?


  一、新型智慧城市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网信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且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等26个部委联合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此外,网信办提出了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确定深圳、福州、嘉兴三个城市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由此正式拉开了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

  20161122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同时下发《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等相关附件。

  二、智慧大脑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城市数据建设的跟进,大数据对于城市管理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挖掘“数据金矿”帮助城市发展决策管理。

  大数据能够为城市带来什么?实现部门、区域、行业间的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构建发展决策、问题诊断、产品研发等支持系统,就能拓展城市民生监测评估、城市管理危机预警的应用。

  在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资产,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石,被视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智慧大脑”。正如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所说,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大数据能够帮助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改进惠民服务。

  三、ai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在不断鞭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升级革新,而智慧城市的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驱动。

  有迹象表明,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开始大力渗透到智慧城市的众多细分领域。以智慧政务为例,迪威视讯研发了基于大数据、ai、信息安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协同,建立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和多元化服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使“百姓跑腿”变成“数据跑腿”。

  四、智慧城市生态圈

  近年来,以华为为代表的智慧城市行业大咖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动开放ict能力,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目前,华为在全球建设了13openlab,成为华为与客户、j9九游会直营的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开发、验证以及体验的中心,与全球400多家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伙伴开展了广泛合作。从20167月华为发布“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有30家j9九游会直营的合作伙伴加入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包括中国电科、航天智慧、软通动力、神州数码等。

  智慧城市生态圈旨在通过协同行业j9九游会直营的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全领域、全周期的服务:在领域维度上,生态圈将进一步扩大,提供商业模式、咨询规划、总集、运营、ict基础设施及平台和智慧应用各类服务,覆盖全领域;在时间维度上,从智慧城市建设最早的项目群规划立项一直延续到项目群总体竣工阶段,客户可以从生态圈得到完整的系统的服务。

  五、5g

  201611月,举办于乌镇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美国高通公司带来的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5g技术原型入选15项“黑科技”——世界互联网领先成果.高通5g向千兆移动网络和人工智能迈进。

  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网速预计将比4g提高10倍左右,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拓宽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2017111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确定5g中频频谱。

  六、ppp

  过去一年多来,智慧城市的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取得突破,ppp被应用于众多智慧城市项目,譬如“智慧阳信”ppp建设项目”(规模9.44亿元)、“智慧蓬莱”建设项目”(规模12.4亿元)、宁乡县智慧城市(规模4.61亿元)、桃源县智慧城市(一期)建设(规模5.82亿元)

  ppp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可以有效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维护中的一系列难题。

  七、以人为本

  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等问题。

  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

  国家标准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提出的八大指标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分别占比37%20%,权重明显大于其他各项,“以人为本”成为评价指标的宗旨,立足点在于应用效果和民众感受。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将“人”的实际需求作为顶层设计,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核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

  八、智能与绿色建筑

  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把智能与绿色建筑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智能与绿色建筑"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即用最新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去解决生态节能与居住舒适度问题。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这一概念应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筑、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内容包括:绿色建材,建筑设施,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家居及小区管理系统,建筑和交通监控管理系统,建筑环保,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

  九、vr/ar

  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ar即增强现实,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

  vr/ar技术可用于房地产、医学、娱乐、航天军事等领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所具有的仿真性、针对性、安全性等特性能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视觉局限,空间限制、安全隐患等问题。

摘自  千家网

 

      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的公共服务效力和发展竞争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有学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个城市因事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机遇与挑战共存

    建设智慧城市机遇与挑战共存。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毅表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但不平衡的发展阻碍智慧城市建设,数字鸿沟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卫东表示,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大有可为。但他也表示,目前建设过程存在跟风现象,有些地方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缺乏清晰认知。

    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乾看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管理创新和社会公共服务改革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定位不清、投资不足、管理体系落后、相关法规建设滞后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明晰市场主体责任边界

谈及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系,受访学者表示,建设智慧城市,政府要正确定位主动归位,企业要大胆站位

    黄乾表示,政府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加强协同合作的同时,也要明晰政府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责任边界。政府的重点责任应该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产业政策、营造智慧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企业等市场主体应积极发挥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兰冰对政府统筹、市场主导的原则表示认同。李兰冰表示,政府的角色主要体现在:明确智慧城市的建设机制与建设模式;统筹安排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对智慧城市以及相关企业运行进行监督与管理;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可控。企业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活动;探索智慧城市或者某具体运行模块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方式创新;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城市服务,成为智慧服务与智慧功能的平台运营商或提供商。

    此外,张毅表示,要将社会公众的重要性纳入考虑范畴。社会公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重要力量。

    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刘卫东表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城市的主体——政府、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各尽其力。

    提高群众获得感

    建设智慧城市旨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城市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张毅看来,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智慧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在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李兰冰认为,一是要以细致的市场调研为基础,深入准确地识别群众需求,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便民惠民基本导向。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条件,选择适宜城市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三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营销与宣传,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智慧城市的进展、功效与作用。

     “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黄乾表示,一方面,要将智慧城市建设与群众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文化休闲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群众的需求构建普惠化的智慧城市。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基础智能应用广覆盖,缩小群众之间的数字鸿沟,夯实智慧城市建设的社区基础,让群众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摘自  物联中国

      智慧城市是充分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城市,在这里,人们能够快速、便捷、充分地享受到系统化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那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到底有何关系?

   智慧社会的含义?其与智慧城市的含义有何不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这也是智慧社会概念首次在中央及国家的正式政策报告中出现。此后,这一概念在国内专家学者和百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智慧社会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它与我们熟知的智慧城市是相关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谓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而智慧社会则是指继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在智慧城市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它也可以看做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

    建设智慧社会的意义何在?如何实现建成智慧社会的目标?

    毫无疑问,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将有助于智慧社会的实现。智慧社会描绘了对智慧城市后续发展的前景,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智慧城市相比,智慧社会的内涵更广、范围更宽,更加追求融合发展,更加重视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农村发展关注得远远不够。而智慧社会还关注三农领域,智慧的生产、生活、服务不仅仅是解决城市所需,也将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及农民对智慧生活迫切需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乡村、智慧农业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效率,也将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产业发展智能化,各个城市不得不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而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社会形态。在智慧社会中,除了宽覆盖、高速率、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之外,我们必须更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智慧生活应用及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智慧社会生活,同时允许广大群众参与共治,实现共享,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并在此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最后,我国虽然并非最早实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国家,但建设速度和成效无疑是最显著的。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但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各个城市往往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内容不相同。为此,建设智慧社会的时候,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出发,强化上下一盘棋的大局观和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未来,智慧社会要在统一标准、技术的基础上,强调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智慧的产品与服务扩散到全国。

    智慧社会的到来,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后,在智慧社会中,社会创新系统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分布,社会创新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某一项智慧功能的发起者。

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完善和智慧社会的日益来临,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到了智慧社会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更快发展,并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将有可能超过实体经济,成为未来主要的经济形态。

摘自  物联中国

  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超过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能增加2.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可见,智慧城市将是支持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与此产生的各类城市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和形态的转型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到2015年年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案在全国80%地级以上城市得到了落实,不少县级城市和部分乡镇也开始酝酿本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国内新型智慧城市的实践状况主要表现在区域、群体、领域等方面的特征:

  一、新型智慧城市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很广泛,至少包括三大网络:一是物质网络,以物联网为代表;二是信息网络,以“云计算”为代表;三是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能量网。“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包括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其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也有利于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市民工作和生活。

  总之,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二、由点到面的趋势显著增强

  当前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从区域分布来看呈现出由东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区城市推广的趋势,即由点到面的趋势日益明显。东部大城市经济基础较好,其功能、规模和结构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能较早捕捉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理念与愿景,并能敏锐感知到新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对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此外,大城市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为大城市率先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由个别城市逐步扩大到整个东部地区;东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也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构成了由线到面的网络格局,形成了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

  三、利益相关群体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适宜乐居的城市生活环境。一个城市共同体是由不同的子共同体系统组成,各个子共同体的组成要素、结构不同,其各自的目标、诉求也不尽相同。新型智慧城市所面向的利益相关群体是多元性的。

  1、不同群体由于从事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同,对新型智慧城市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长期从事城市环卫工作的人群看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营造美好的城市公共卫生环境;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眼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

  2、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及其相应的产品服务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效用也不尽相同

  老年群体、低文化程度群体等受生理、认知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最新的信息技术接触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些群体对新型智慧城市的认识和接纳。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加简便、快捷和易于操作的产品和服务。

  四、政策法规渐趋完善

  规章制度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推进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制度保障。当前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涉及政务、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物流、社区治理等领域。2012年城建部出台了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纲要性文件后,工信部、交通部、卫生部、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委也出台了城市信息网络工程、交通、医疗、旅游等方面的政策规章。各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监督法律法规的联合机制逐渐形成。

  同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环境逐步完善,郑州市率先将基于电子标签的“交通信息卡系统”纳入经郑州市人大备案的《郑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为推动智慧交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促进条例》作为全国首部涉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实施,这也表明郑州市率先通过立法形式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其他地区新型智慧城市法规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摘自  千家网

 

中国智慧城市正在进行中 “十三五”计划尤为重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到今天,中国的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可以避免智慧城市盲目建设,从而让城市智慧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014年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关于成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通知》,此举措将相关研究组织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关键标准,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近日,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在沈阳举办,期间,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以下简称总体组)主办、华为等公司协办的2017新型智慧城市标准化大会同期召开。会议期间,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永刚,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业务资源与研究部副主任臧磊接受了至顶网的专访。

    据介绍,总体组目前已完成了国标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大会期间还正式发布了总体组研究成果《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应用实施报告(2017)》,该报告通过对224家地级以上城市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在对城市进行分区域分类型对比的基础上,识别出影响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关键指标,帮助城市了解需重点攻坚克难的方向。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业务资源与物联网研究部副主任臧磊

    臧磊指出,几年来总体组整体推进智慧城市国标的制定,目前已有33个标准的在研项目,其中包括总体性标准、基础性技术标准和基础性应用类标准,有一些标准陆陆续续会在年底完成。

    作为总体组副组长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担了多项标准的牵头制定任务,尤其在基础性技术标准中,包括数据融合、跨系统交互等多项开放共享的技术标准的牵头制定。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臧磊看来,标准要去解决系统的互联,数据的融合、共享、交换,这些关键领域符合标准的要求无疑会对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信息数据跨行业、跨领域的应用发挥巨大的作用。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永刚

    张永刚同样认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前阶段应该注重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他以城市管理举例,以往城市中出现如广告牌等私搭乱建或井盖丢失等状况时,市民反馈到最终问题解决可能需要复杂和较长的流程。如果有了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平台,市民就可以通过一个热线或手机app进行问题的反馈,这套系统对接城市的不同管理部门。系统可追溯、可投诉、可监督,从而形成闭环,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的怎么样、市民是否满意,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

    此外,张永刚还强调了城市宜居、生态节能在新型智慧城市过程中体现的作用和意义,他指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布的绿色智能建筑相关标准很好的支撑了城市节能发展;bim、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等将是绿色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然,标准的制定和出台是否得到应用和实质的指导作用同样是重中之重,大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必不可少,从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此外,臧磊指出,标准的应用也将是总体组后续工作考虑的重点,标准制定过程中多收集城市、产业、企业等各方意见,做更多的调研,让标准起到效果,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最终更好地运用标准的力量,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自  物联中国

 

    近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有数据显示,全球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17年的4246.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201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1%。近日在江苏乌镇举行的2017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众多企业发布了自己的智慧城市云j9九游会官方的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要解决的是日益凸显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耗增加等城市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城市计算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必然选择,也很可能是最好的路径。”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郑宇在122日于北京举办的2017人工智能前沿应用与人才发展论坛上说。

    据介绍,城市计算包括城市数据的感知和获取、数据的管理、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以及数据的服务和提供。“这四个层面连成一个环路,不断自动地在不干扰人生活的情况下,用大数据应对城市的大挑战。”郑宇说。

    城市计算 预测未来

    城市计算是一个交叉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以城市为背景,跟城市规划、交通、能源、环境、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融合的新兴领域。具体地说,城市计算是一个通过不断获取、整合和分析城市中多种异构大数据来应对城市所面临的挑战的过程。按郑宇所述:“城市计算能帮助我们理解各种城市现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城市的未来。”

    “城市发展是从数字化到信息化再到智慧化递进的过程,数据是智慧的基础。”山东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陈宝权指出,从众多候选集中选出所需要的数据很重要,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在城市区域内确定设立充电桩的位置,规划空气质量检测站点的设置等。

    为了进一步说明数据感知与获取对城市公共设施配置的重要性,郑宇展示了天津市的救护车站布局图。“以前选救护车站点基本是根据人口数量或者道路房屋密度决定。但是人的急救需求的影响因素很复杂,我们可以根据真实的120求救信号数据和救护车抢救病人的gps轨迹等数据对站点进行重新布局,以优化平均抢救时间。”郑宇说。

    另外,救护车辆如何在各个站点之间动态调度,使得系统运力最大化是第二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找到一个使很多人到此的汇聚时间最优化的点。”郑宇建议,所有以速度优先级最高的应用都可以考虑这个选址模型。

    城市大数据平台发挥效力

    未来的智慧城市该是什么样?陈宝权认为,智慧城市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宏观层面,城市总体资源的分配是智慧的,特别是基础设施能合理满足市民需求,比如交通设计能完全按照人流的需求来考虑;二是微观层面,智慧城市下人人都能享受到更加便利、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服务,生活舒适度不断提高。

    要达到以上目标,数据的管理不可或缺。城市中所有数据根据结构可分为两种:点数据与网络结构数据。一旦建成后任何属性都不会变动的是空间和时间都静态的点数据;位置不变,但是每个小时的读数不断变化的是空间不变但是时间属性在不停变化的结构数据。

    “在摩拜单车使用中,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人在不同地方发出请求,这就是一个时空多变的数据;网络结构中,路网就是一个静态的网络结构,把路网叠加了交通流量信息以后就变成空间不变、时间变化的数据。”郑宇说,最复杂的是轨迹数据,时间和空间都在变,并且点和点之间有连续的关系。

    “定义好这些数据结构模型以后,我们就可以针对特定的模型设计特定的算法,提高系统的利用率。”郑宇说,“我们是给整个城市提供服务,对整个城域作推断、预测,运算量非常大,而且要求实时。因此,数据和应用之间就需要一个平台来连接。”

    郑宇主导的在贵阳落地的第一个城市大数据平台,把分布式计算环境跟索引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算法完成时间从几个小时变成几秒钟。“这就是平台强大的力量。”郑宇说。

摘自  中国信息产业网

网站地图